咨询热线:18681822227 / 18681820008 / 400-0029-112
新闻资讯
Encyclopedia of hairy crabs
推荐信息
就医一卡通用、推广“云胶片”,信息共享……“互联网+医疗健康”要来了
浏览人数:1816人    时间:2020-01-09

一张电子健康卡全市医院通用,CT影像结果全市医院都能查询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共享……随着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建设行动,这些情景都将变成现实,让群众就医更加方便。

2日,从大数据局了解到,到2020年,实现卫生健康一网覆盖、各项业务协同应用、居民看病就医一卡(电子健康卡)通行、政府社会资源相互融合。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下,在便民惠民、健康服务集群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打造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模式。

鼓励建互联网医院

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建设互联网医院以及互联网医院运营平台,加大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在互联网医院诊疗的宣传力度。

鼓励执业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打通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报销通道,到2020年互联网医院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建市级医疗健康微信公众号

建设市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微信公众服务号,同时打通与各级医疗机构微信公众号数据共享渠道,使百姓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接收医疗健康服务全流程中产生的健康信息。

2020年,实现全市居民通过移动终端能够顺畅完成个人医疗健康数据查询、个人医疗费用移动支付、病历预约打印快递服务、在线预约挂号、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疗费用查询等多项自助便民服务。

解决多卡不能通用问题

建设市级电子健康卡卡管平台,在全市推广居民就医一码通用,彻底解决反复办卡,多卡不能通用的居民就医堵点问题。

利用电子健康卡推行实名制预约诊疗,加快电子社保卡和电子健康卡业务融合力度,通过两卡实现双方数据共享。

2020年,实现跨区域、跨医院居民就医一码通用;二三级医院实名就诊率分别达到80%、90%以上。

继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定点医院全覆盖。

建设市级区域影像中心

建设市级区域影像中心、远程医疗服务中心。

按照2020年在各县市区建设1个分级影像中心进行规划,构建市级医疗业务协同应用系统。

利用市级区域影像中心,初步推广“云胶片”服务,实现影像数据移动端自助查询。

继续推进与省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对接力度,力争在2020年实现各级医院均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信息共享

2020年,建成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启动公立医院药品使用监测体系,力争与五省市药品、医用耗材信息共享。

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技术交易大会,吸引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利用穿戴设备健康管理重点人群

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建成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

使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重点人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等)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

2020年,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市开放,并实现与各级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

实现网上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

2020年,二级及以上医院向家庭医生提前2天开放20%号源,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签约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明年基本实现“三医联动”

对接省级药品及处方共享系统实现与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医院HIS系统及医保定点药品零售企业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实时交换,进而实现处方信息共享,同时引入符合条件的第三方配送机构,开展“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医联动”目标。

逐步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在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遴选国内成熟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努力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

围绕家庭和个人医疗、保健、养老需求,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可穿戴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等新型医疗器械设备。

积极开发基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临床辅助、康复训练设备。